心理健康教育范本第1篇
1、加大教师自己心理健康修养,树立学习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主导用途,教师自己只有充分发挥主导用途,学生才能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进步。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氛围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去控制,总是会致使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氛围的紧张。因此,大家教师需要不断加大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使我们的教育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升,能胜任新形势的教学任务与需要。
2、依据学生身心特征和规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进步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和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期,因为身体各机能还不健全,尤其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情绪不稳定,活泼好动,易与小朋友相处,但喜怒无常。这个时期应注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重点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多采取一些活泼、欢快的游戏和集体项目,运动强度不适合过大,重点培养他们参加活动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遵守肯定的行为规则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第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剖析失败是什么原因,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但凡随着着使人认可、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遭到强化;而不认可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遭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依据学生的实质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需要和目的,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常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升,就会即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激起和保持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譬如,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如对身体胖的学生安排一些力量训练,对瘦小的学生安排一些灵敏性训练,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源于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第二,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目前的孩子多受家庭过分娇纵,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可以完成动作技术和需要或遇见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容易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办法,不断修正我们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学习进步的规律,借助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要,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角逐的精神,健全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进步。
4、加大家校联系,塑造健康人格
家庭是孩子品行形成和进步的摇篮,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多察看和知道学生,对学过生日常交往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行准时与父母交流、交流建议。由于在家,孩子不只需要呵护、关心,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父母不只要言传,更要身教,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感染、激励和引导孩子。有一次,我在上体育课,做筹备活动时,发现有一名女同学双眼红红的,头一直没抬起来,做操也心神不定,直觉告诉我这名学生有心事。我借助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主动与她在一块活动,与她闲谈,得知她伤心是什么原因今天早上,她爸爸莫名其妙的对她大发脾气,让她受不了,继而她怀疑她的爸爸不再喜欢她了。下课后,我打电话与她的爸爸交流,她爸爸告诉我,由于工作不顺利,心情不好,给她带来了伤害,他将来会克服这个问题的,他晚上肯定给女儿道歉。第二天早操下了之后,这名学生悄悄的对我说谢谢老师。
5、借助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生容易同意,想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用途。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参考我们的兴趣喜好和实质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训练,使很多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就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就促进自我素质提升和能力进步的活教程,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同意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譬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训练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训练的器械和场地,在课中就让这类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沙包掷远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在技艺课训练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学会较好的同学做,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